媒体报道

提供专业而高效的药品临床研究与开发服务

中国新药研发的几个窗口期:药企的机会也是时代的缩影!

发布日期:2020-11-22 14:36

分享到

来源:雪球


中国的创新药研发的几个阶段,一路走来,脉路清晰。以前看过一位企业家说的一句话,很有共鸣,大意是:公司发展与所处时代像是在跳双人舞,跳得好的,都是符合当下时代趋势的。与之类似,在医药行业,药企的机会也是时代的缩影。

1990s年代适合做的是首仿。那时候是什么背景呢?在2000年之前,中国本土的医药制造业的研发基础可谓羸弱,稍微创新点的药品都高度依赖进口,本身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当时首仿在中国也算新药,是有3-5年监测期的3类新药,享受着类新药的“保护”。而且在入世前,中国的专利保护环境并不完善,所以给了很多企业一个特殊的窗口期,然后在这批企业做出来之后,后面门就全部被关、不能做了。对于刚好上车的药企来说,是个天赐良机,包括信立泰的氯吡格雷,嘉林的阿托伐他汀等等,都是那波红利的典型受益方。

2000s年代算是新药真正意义的第一个窗口期,是布局me too的好时候。这个时期最受益的是那些坚定转型创新的大药企,某些没有跟上来的后期基本都被边缘化了。Me too说是新药,但本质是个工程,跟砸入的资源和执行效率密切相关。在这个阶段,舍得投入大量财力及人力资源且执行效率很强的大药企,它们广泛布局,最终证明收获是很大的。

2010s年代是第二个窗口期,是布局 me better的好时候。这个时期也很有特征,出了一批CRO从业高管或者跨国大药企部门负责人的出来创业的。他们主导的企业在这10年发展的非常好。CRO或者跨国大药企有个全球视野,这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中国的一些医药行业的改革部分是对接全球的技术和市场。这个阶段比较重要的是判断方向,比如说七八年前判断肿瘤免疫,或者判断某些疗法的靶点,选赛道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也会拼临床执行效率但资源已经不是最硬的约束了。为什么资源要素的约束下降呢?第一个是临床资源不再由所谓的临床资源关系决定,医院里面的医生越来越学术化、规范化。另一个是资金。资本市场发展以后,资金作为一个核心的要素,变得更为流通了。“关系”和“资金”这两个要素的约束在下降。因此,这个阶段更需要对技术方向有个明确的判断。

当然创新药经常一搞要搞七年十年,2000年代的me too的布局,可能是2010年代才逐渐看到的;2010年代之后的me better的布局,可能是2020年代才看到。其实从收获端来说,过去10年是me-too布局的领先企业的黄金收获期,我们的制药一哥之所以能站上数千亿市值,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完美参与了2000s年代的首仿收获期和2010s年代的me-too收获期,而未来很多年可能都会是me better布局的领先企业的黄金收获期。我们会看到一批的CRO 背景或大药企背景的出来的创新药企创始人,在资本的扶持下,选定很有前景的赛道,做出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药,并成就一批数百亿乃至千亿市值的创药新势力。这些药品未必多原创,往往是海外已经证明的靶点,属于敢为天下后,后中做优。国外已经走通了,但他们能做出更好的better效果。这是符合当下国内医药行业最主要的机会之一。一方面是国内的需求放开了,另一个是做好了better也有一定的国际市场空间,因为它们确实有优化。

如果再往前看呢?从企业布局的角度来说,2020s年代最值得关注的反而是一些科学家牵头创业的加上资本扶持的非常前沿原创的一些基础研究的转化。这类企业的创始人,典型特征不再是CRO也不是大药企高管背景的创始人,它们的技术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技术或者是最前沿的技术布局。

如果是在做一级市场,这一领域大幕刚起,值得关注,特别是入胞时代里面的那些基因修饰的细胞疗法、基因编辑、基因疗法、RNA疗法等等。这个窗口期已经来了,比如说,基因编辑国内做得比较好的,创立博雅基因的是个北京大学的教授,创立邦耀生物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创立辉大基因的是中科院的研究员。我们会发现喊得出名的基因编辑公司的创始人没有一个是大药企背景。当然,跨国大药企本身也都还没有基因编辑技术。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药企有个特点,风险收益平衡之后,它可能更倾向于做那种相对确定的大市场的确定的一些相对成熟的东西。对真正前沿,在布局上会非常谨慎。它们宁可让这些小的企业把技术做成熟,“掐尖儿式的”高价买入,也不会自己冒风险去探索。所以,到了这个阶段,越是原创,它对技术的要求就越高,越是需要真正沉浸于某一领域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来介入。

如果我们是做一级市场,在国内会投这种浪潮,去找寻这样的早期机会是很好的选择。当下我们聚焦在医药行业的二级市场,在美股我们会更优先布局这种类型的前沿颠覆创新,而在国内则还是会投me better的代际,但也会积极关注国内的这种原创创新。

在我们看来:1990s年代是最适合布局首仿的窗口期,对应2000s年代是收获期;2000s年代最适合布局me too新药,2010s年代恒瑞们逐渐开始收获早年的me too布局;2010s年代最适合搞me better的,现在我们看到的百济、信达们这一批的头部的,基本上也都有better属性,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是他们的收获期。而2020s年代,会是真正前沿开拓真正自主原创技术和领域的布局期,也许很多年之后的2030s年也会进入兑现期,中国教授联合中国的资本创立的中国元素的公司,将开拓很多由中国主导的细分领域。

到那时候,应该就再也没人会说中国的医药没有原创了。


(注:所有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