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提供专业而高效的药品临床研究与开发服务

2021年我国医药外贸成绩如何?中药进出口两旺,西药出口大增

发布日期:2022-04-11 14:40

分享到

来源:中国医药报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政治经贸摩擦迭起,给国际医药市场合作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这一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对药品监管水平提升提出进一步要求;新修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开始实施,落实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进一步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和基药目录调整、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深入推进、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及扩容等,使医药企业既感觉到了政策引导的动力,又体会到了监管和市场的压力。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刺激,我国医药行业“走出去”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总体来看,2021年我国医药外贸呈现出中药进出口两旺、西药出口大增的趋势。根据中国海关数据初步统计,2021年,我国医药类产品进出口额达到2625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出口1721亿美元,同比减少3.2%;进口904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对外贸易顺差有所缩小,为814亿美元。


中药类产品进出口均增长


2021年,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额50亿美元,同比增长16.5%;进口额27.4亿美元,同比增长24.1%。植物提取物、中药材、中成药、保健品的进口、出口均维持了正增长。进出口两旺的原因有二:一是2020年上半年因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停产造成全年贸易额基数较低,2021年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业务恢复正常;二是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促使提升免疫、抗炎抗病毒的植物提取物产品和中药材出口提速。


植物提取物出口额3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9%。甜菊叶提取物、桉叶油、薄荷醇、万寿菊提取物、辣椒提取物、枳实提取物、越橘提取物、芦丁、银杏叶提取物、水飞蓟提取物等品种依旧是植物提取物出口大品种,出口额合计占50%以上的份额。美国是我国植物提取物最大的出口市场,2021年我国对美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金额7.7亿美元,同比增长25.7%。随着人们对大健康产品需求的提升,植物提取物作为美国膳食营养补充剂的原料,强需求拉动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高速增长。同年,我国植物提取物进口额为9.6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如薄荷醇、橙油、柠檬油等挥发油类产品的进口保持大幅增长。


中药材出口额13.5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中药材前十大出口产品中,当归、黄芪、茯苓、党参、虫草实现了出口增长,而枸杞、人参、半夏则出现了出口下滑。从出口市场来看,越南市场表现抢眼,超过日本成为我国中药材出口第一大市场,中越边境小额贸易增长迅速。进口方面,药材进口额5.4亿美元,同比增长67.7%,其中进口大品种西洋参、鹿茸、人参、番红花的进口额均实现了高速增长。


中成药出口额3.1亿美元,同比增长17.9%;进口额3.6亿美元,同比增长24.5%。从出口市场看,亚洲市场表现良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东盟、日韩对常规中成药的需求回暖,拉动我国中成药出口亚洲市场的整体增长。


生化药驱动西药出口猛增


2021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额787亿美元,同比增长76.2%;进口额522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其中,生化药成为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原料药出口额417.7亿美元,同比增长26.7%。其中,出口数量增长4.8%,出口均价增长20.9%。出口均价的上涨,主要源于2020年以来全球大宗原材料价格和跨境物流费用的单边上涨。从具体品类上看,非抗疫类原料药出口出现恢复性增长,氨基酸类、中枢神经类、消化类、麻醉类、其他西药原料出口增幅均达到30%以上;与抗疫相关的品类出口增长幅度相对较小或出现负增长,例如与抗疫相关的解热镇痛类、维生素类、激素类、抗感染类药物出口同比增速均在10%左右,而呼吸类、头孢菌素类出口增幅仅有2%左右,大环内酯类出口更是出现了20%的负增长。原料药进口额92.2亿美元,同比增长16%。其中,进口数量同比增加8.1%,进口均价同比上涨7.3%。


西药制剂出口额60.1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出口数量同比减少8.9%;出口均价同比上涨33.8%。其中,激素类制剂出口额同比增长115%,主要是胰岛素制剂出口大增133%,与抗疫直接相关的皮质甾类激素制剂出口反而有所减少;头孢菌素类制剂、其他西成药品和抗感染类制剂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7.8%、10.9%和14.2%;青霉素类和维生素类制剂出口额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西药制剂进口额为238.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


生化药出口额达到309.4亿美元,同比暴增356%;出口数量同比增长43%;出口均价同比上涨219%。这主要得益于两类产品的出口大幅增长,一是疫苗出口额达到156亿美元,同比增长54倍,出口疫苗几乎全部为新冠病毒疫苗,且主要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二是已配定剂量及未配定剂量的免疫制品出口大幅增加,同比增长约2.5倍,主要是生化类检测试剂成品、半成品及抗血清、酶制剂等检测试剂原料出口大增。生化药进口额为191.6亿美元,同比增长35.5%。


医疗器械出口占据半壁江山


2021年,医疗器械出口额994亿美元,同比减少24.7%;进口额447亿美元,同比增长8.3%。导致出口急速下降的结构性因素是以口罩、防护服为代表的医用敷料出口下滑较多,出口额仅为175亿美元,同比下降73.9%。主要原因是随着全球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应对和医疗器械产能增加,各个国家和地区防疫物资相对充足,对我国产品的依赖程度降低;同时,部分国家和地区防疫政策导向和应对模式发生了变化,不再有恐慌性采购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的情况。其他传统及优势医疗器械出口均恢复增长,一次性耗材、医院诊疗设备、保健康复用品、口腔设备与材料等均实现20%以上的增长,医疗器械出口仍占据我国医药整体出口的半壁江山。


体外诊断产品成为出口增长最为显著的产品类别。在抗疫过程中,我国体外诊断企业积极开拓全球业务,出口呈井喷式增长,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抗体、抗原、核酸等检测试剂受到全球市场的青睐,检测试剂企业业绩整体向好。2021年诊断试剂出口额130.9亿美元,同比激增157.4%,其中自行检测类试剂产品占比达84%。海外对家庭抗原自测类产品的推广引发检测市场扩容,国内多家企业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先后获得欧美上市资格,有力地刺激了检测试剂的出口。


受疫情防控影响,全球“宅经济”快速发展,“宅经济”伴随习惯的形成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并刺激市场需求提升,家用健康保健产品出口增长持续强劲,2021年我国按摩保健器具出口额达到64.1亿美元,同比增长47.4%,对欧美日韩等发达市场出口增长较快。


我国高端诊疗设备逐渐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2021年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额达到329.7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出口增长的品种包括彩超、X射线断层检查仪、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助听器、人造关节、内窥镜等,但在2020年因抗疫而出口暴增的呼吸机、患者监护仪2021年出口大幅下滑。


医用耗材已成为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中最大的品类,2021年出口额达到35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5%。注射器、管状金属针头、硫化橡胶手套、缝合用针等产品的出口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血管支架、骨科等高端产品也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注:所有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推荐